發布者:發布時間:2017-06-23瀏覽次數:1542
為應對動物源細菌耐藥挑戰,提高獸用抗菌藥物科學管理水平,保障養殖業生產安全、食品安全、公共衛生安全和生態安全,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我部制定了《全國遏制動物源細菌耐藥行動計劃(2017-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F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保證《行動計劃》目標如期實現。 農業部 2017年6月22日 全國遏制動物源細菌耐藥行動計劃 (2017—2020年) 為加強獸用抗菌藥物管理,遏制動物源細菌耐藥,保障養殖業生產安全、食品安全、公共衛生安全和生態安全,根據《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和《“十三五”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規劃》,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前言 我國是畜禽、水產養殖大國,也是獸用抗菌藥物生產和使用大國。獸用抗菌藥物在防治動物疾病、提高養殖效益、保障畜禽水產品有效供給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獸用抗菌藥物市場秩序不夠規范、養殖環節使用不盡合理、從業人員科學用藥意識不強、公眾對細菌耐藥性認知度不高等問題依然存在,加之國家動物源細菌耐藥性風險評估和防控體系薄弱,細菌耐藥形勢日趨嚴峻。動物源細菌耐藥率上升,導致獸用抗菌藥物治療效果降低,迫使養殖環節用藥量增加,從而加劇獸用抗菌藥物毒副作用和殘留超標風險,嚴重威脅畜禽水產品質量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給人類和動物健康帶來隱患。當前亟需構建動物源細菌耐藥性控制和殘留超標治理體系,提高風險管控能力。 二、行動目標 動物源細菌耐藥和抗菌藥物殘留治理能力、養殖環節規范用藥水平、畜禽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人民群眾滿意度明顯提高。到2020年,實現以下目標: ?。ㄒ唬┩七M獸用抗菌藥物規范化使用。?。▍^、市)憑獸醫處方銷售獸用抗菌藥物的比例達到50%。 ?。ǘ┩七M獸用抗菌藥物減量化使用。人獸共用抗菌藥物或易產生交叉耐藥性的抗菌藥物作為動物促生長劑逐步退出。動物源主要細菌耐藥率增長趨勢得到有效控制。 ?。ㄈ﹥灮F用抗菌藥物品種結構。研發和推廣安全高效低殘留新獸藥產品100個以上,淘汰高風險獸藥產品100個以上。畜禽水產品獸用抗菌藥物殘留監測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 ?。ㄋ模┩晟偏F用抗菌藥物監測體系。建立健全獸用抗菌藥物應用和細菌耐藥性監測技術標準和考核體系,形成覆蓋全國、布局合理、運行順暢的監測網絡。 ?。ㄎ澹┨嵘B殖環節科學用藥水平。結合大中專院校專業教育、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和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對養殖一線獸醫和養殖從業人員開展相關法律、技能宣傳培訓。 三、重點任務 (一)實施“退出行動”,推動促生長用抗菌藥物逐步退出 加強重要獸用抗菌藥物風險評估和預警提示,加大安全風險評估力度,明確評估時間表和技術路線圖,加快淘汰風險隱患品種,推動促生長用抗菌藥物逐步退出。 1.開展促生長用人獸共用抗菌藥物風險評估,參照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等國際組織有關標準,結合我國實際,2020年前完成相關品種清理退出工作。 2.開展促生長用動物專用抗菌藥物風險評估,收集、分析和評價相關技術資料,有針對性地開展殘留和耐藥性監測,2020年前形成保留或退出的意見。 3.對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其他獸用抗菌藥物開展風險評估,收集監測數據,分析技術資料,2020年前形成風險管控意見。 (二)實施“監管行動”,強化獸用抗菌藥物監督管理 1.嚴格市場準入。加快獸用抗菌藥物審評審批制度改革,推進獸用抗菌藥物分類管理,鼓勵研制新型動物專用抗菌藥物。人用重要抗菌藥物轉獸用、長期添加用于促生長作用、易蓄積殘留超標、易產生交叉耐藥的抗菌藥物不予批準。依據抗菌藥物的重要性、交叉耐藥和臨床應用品種等情況確定應用級別,研究制定獸用抗菌藥物分級管理辦法和分級目錄。 2.規范養殖用藥。制定發布《獸用抗菌藥物臨床使用指南》,進一步規范獸醫臨床用藥行為。推進養殖環節社會化獸醫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實施獸用處方藥管理、休藥期規定等獸藥安全使用制度。加強獸藥使用記錄監管,對出欄動物應當查驗用藥記錄。開展獸藥使用質量管理規范研究工作,明確養殖主體獸藥采購、儲存、使用等各環節管理要求。修訂藥物飼料添加劑安全使用規范、禁用獸藥清單、休藥期規定、獸藥最高殘留限量等技術標準。 3.加強飼料生產環節用藥監管。組織實施藥物飼料添加劑監測計劃,以超量、超范圍為重點,嚴厲打擊飼料生產企業違法違規添加行為;加大預警監測力度,持續完善相關檢測標準和判定標準。 4.建立應用監測體系。設立全國獸用抗菌藥物應用監測中心和區域分中心,依托獸用抗菌藥物生產經營企業、重點養殖企業等形成監測網絡。通過國家獸藥“二維碼”追溯信息系統,監測獸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種類、數量、流向等情況,分析變化趨勢。 (三)實施“監測行動”,健全動物源細菌耐藥性監測體系 1.完善動物源細菌耐藥性監測網。構建以國家實驗室、區域實驗室、省級實驗室為主體,以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等實驗室為補充,分工明確、布局合理的動物源細菌耐藥監測網。依托現有基礎,完善國家動物源細菌耐藥性監測中心。分區域建立8家專業化實驗室,各?。ㄗ灾螀^、直轄市)設立省級監測實驗室,并在養殖或屠宰企業建立3-5個監測站(點)。監測站(點)負責細菌初步分離,專業化區域實驗室負責細菌鑒定和耐藥性監測,通過國家監測網報送結果。 2.細化動物源細菌耐藥性監測工作??茖W合理制定養殖領域細菌耐藥監測方案,積極開展普遍監測、主動監測和目標監測。監測面覆蓋不同領域、不同養殖方式、不同品種的養殖場(戶)和有代表性的畜禽水產品流通市場,獲得動物源細菌流行病學數據。 3.加強獸醫與衛生領域合作。建立獸醫與衛生領域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和細菌耐藥性監測網絡的聯通機制,實現兩個領域的監測信息資源共享。 (四)實施“監控行動”,強化獸用抗菌藥物殘留監控 1.建立完善國家、省、市、縣四級獸藥殘留監測體系,鼓勵第三方檢測力量參與,持續實施抗菌藥物殘留監控計劃,依法嚴肅查處問題產品。完成31種獸藥272項限量指標以及63項獸藥殘留檢測方法標準制定。 2.建立養殖場廢棄獸藥回收和無害化處理制度,逐步實施獸用抗菌藥物環境危害性評估工作。開展養殖糞污中抗菌藥物殘留檢測,建立評估方法和標準,推廣先進的環境控制技術、糞污處理技術,促進生態養殖發展。 (五)實施“示范行動”,開展獸用抗菌藥物使用減量化示范創建 在奶牛養殖大縣、生豬養殖大縣、水產養殖大縣、全國綠色養殖示范縣、水產健康養殖示范縣和具有規模養殖的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選擇生豬、家禽和奶牛等優勢品種,開展獸用抗菌藥物使用減量化示范創建活動,推廣使用安全、高效、低殘留的中獸藥等獸用抗菌藥物替代產品,從源頭減少獸用抗菌藥物使用量。及時總結經驗、逐步推廣,并研究相關補貼制度。 (六)實施“宣教行動”,加強從業人員培訓和公眾宣傳教育 強化獸醫等從業人員教育,將獸用抗菌藥物使用規范納入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項目課程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大中專院校開設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相關課程。加強從業人員科學合理用藥培訓。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和互聯網、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廣泛宣傳安全用藥知識,提高公眾對細菌耐藥性的認知度。 四、能力建設 (一)提升信息化能力。綜合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平臺等現代信息技術,完善國家獸藥基礎數據平臺,深入推進國家獸藥“二維碼”追溯實施工作,推動省市縣三級配備必要的軟硬件設施設備,與國家獸藥基礎信息平臺對接,保證獸用抗菌藥物產量、銷量、用量全程可追溯,實現獸用抗菌藥物生產、經營和使用全程監管。 (二)提升標準化能力。建立動物源細菌耐藥性監測標準體系,針對細菌分離和鑒定方法、最小抑菌濃度測定方法、藥物耐藥性判定等制定統一的檢測標準,開展實驗室能力比對。收集、鑒定、保藏各種表型及基因型耐藥性菌種,建立菌種庫和標本庫,實現各級實驗室標準化管理。 (三)提升科技支撐能力。發揮科研院所、龍頭企業技術優勢,創立全國獸用抗菌藥物科技創新聯盟,圍繞動物專用抗菌藥物、動物源細菌耐藥性檢測、中獸藥等抗菌藥物替代品種和養殖領域新型耐藥性控制技術等領域,開展產品研發和關鍵技術創新。鼓勵研發耐藥菌高通量檢測儀器設備、適合基層獸醫實驗室的微生物快速檢測儀器設備。鼓勵開展細菌耐藥分子流行病學和致病性研究。 (四)提升國際合作能力。主動參與WHO、FAO、CAC、OIE等國際組織開展的耐藥性防控策略、抗菌藥物敏感性檢測標準制修訂等工作,與其他國家和地區開展動物源細菌耐藥性監測協作,控制耐藥菌跨地區跨國界傳播。加強與發達國家抗菌藥物殘留控制機構及重要國際組織合作,參與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主動應對國際畜禽水產品抗菌藥物殘留問題突發事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要深刻認識做好遏制動物源細菌耐藥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強化組織領導。要根據本計劃確定的行動目標和重點任務,制定轄區工作方案,認真開展日常監管、監督抽檢等具體工作。要強化責任,落實地方人民政府的屬地管理責任,明確養殖者的主體責任,各級監管部門的監管責任,層層傳導壓力,切實將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二)加大政策支持。按照《全國動植物保護能力提升工程建設規劃(2017-2025年)》(發改農經〔2017〕913號),統籌考慮相關項目建設。積極爭取發改、財政、科技等部門支持,加大動物源細菌耐藥性防控體系建設、監測評估、監督抽查和抗菌藥物使用減量化示范創建等工作的支持力度;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鼓勵、引導企業和社會資金投入。 (三)發揮專家作用。成立全國獸藥殘留與耐藥性控制專家委員會,為動物源細菌耐藥性監測、監管體系建設與完善提供專業指導;承擔獸用抗菌藥物耐藥性風險評估任務,提供風險管理和政策建議。在相關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中增設疫病防控、質量安全等崗位,鼓勵各地建立獸用抗菌藥物研究團隊,加強抗菌藥物替代研發、細菌耐藥機制研究、耐藥檢測方法與標準研究等工作。 (四)落實目標考核。將獸用抗菌藥物使用監管及動物源細菌耐藥控制納入國家食品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考核范圍,對動物源細菌耐藥性監管體系、違法行為查處率、條件保障和經費預算等指標進行量化考核。農業部制定考核評價標準,按年度、區域、進度進行量化、細化,各地要根據工作要求,進一步細化分解工作目標和任務措施,確保行動計劃有效落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