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者:發布時間:2017-09-22瀏覽次數:1464
秋冬季是動物疫病的高發季節,也是H7N9流感和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的關鍵時期。為切實做好秋季動物防疫工作,確保養殖業生產安全和獸醫公共衛生安全,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視秋季動物疫病防控工作
當前,我國動物疫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復雜。今年以來,全國共發生4起H5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9起H7N9流感疫情、2起A型口蹄疫疫情、6起O型口蹄疫疫情、3起小反芻獸疫疫情。禽流感、口蹄疫流行毒株多,分布范圍廣,H7N9流感變異病毒污染面擴大,布病場群陽性率不斷升高,西部地區特別是藏區包蟲病疫情尚未得到根本控制,非洲豬瘟疫情在俄羅斯不斷暴發,疫情發生地距離我邊境越來越近,疫情傳入我國的風險進一步加大。各地要充分認識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嚴峻性和緊迫性,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堅持不懈地抓好各項防控措施落實,確保今年秋季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二、切實強化基礎免疫
按照年初部署,今年秋季集中免疫工作已經開始。各地要按照國家強制免疫計劃要求,落實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和小反芻獸疫強制免疫,布病一類地區、包蟲病疫區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要同時抓好布病、包蟲病的強制免疫。各地要結合實際,統籌組織好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以及其他疫病免疫工作。在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使用上,要嚴格按照《農業部關于切實做好全國高致病性禽流感秋季免疫工作的通知》(農醫發﹝2017﹞24號)要求,統一使用重組禽流感病毒(H5+H7)二價滅活疫苗(H5N1 Re-8株+H7N9 H7-Re1株),對全國家禽(包括水禽)實施免疫。要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切實做到應免盡免,對抗體不合格的要及時組織補免。要切實加強疫苗冷鏈運輸和保存管理,確保疫苗質量和供應;組織開展免疫技術培訓,確保規范開展免疫操作;嚴格落實免疫檔案制度,指導養殖場戶完整、準確、詳細記錄免疫信息。要力爭在10月底前完成秋季集中免疫工作。
三、強化疫情監測
各地要按照國家動物疫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計劃,切實抓好口蹄疫、禽流感、布病等優先防治病種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持續開展馬鼻疽監測,積極推進馬傳貧和小反芻獸疫消滅工作,在血吸蟲病和包蟲病疫區開展查治,降低家畜感染率。要加大臨床監測力度,對發現疑似癥狀或大范圍不明原因死亡畜禽要及時送檢,盡快查明原因并及時處理。要科學選擇采樣場點,保證監測結果真實有效。對于布?。ǘ惖貐^)、奶牛結核病,要按照防治計劃和指導意見,采取監測撲殺措施,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整縣整市推進凈化工作。
四、加強檢疫監管
各地要加大產地檢疫監管力度,嚴格落實家禽調運檢測出證制度,嚴格執行各項檢疫規程,確保染疫畜禽不出產地。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嚴格查證驗物工作,嚴防疫情擴散。對已按規定進行H7N9免疫、需跨省外調的活禽,要按規定開展檢測;病原學檢測結果陰性(同一場群可混樣檢測)或群體免疫抗體合格率達到70%以上(家禽H7抗體滴度≥24)的,方可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允許跨省調運,并做好記錄備查。
五、加強邊境地區防控
各邊境省份要扎實做好禽流感、口蹄疫免疫工作,構筑免疫屏障。要密切關注非洲豬瘟等境外疫情動態,科學研判傳入風險,進一步加強邊境地區和重點地帶的監測和巡查。各地要加強宣傳和培訓,提高基層獸醫人員準確識別、快速診斷和規范處置的能力。一旦發現疑似疫情,如出現古典豬瘟免疫失敗或不明原因大量生豬突然死亡,要及時報告和采樣送檢。積極探索跨境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新模式,利用已有的中蒙俄、中越、中老等雙多邊獸醫合作機制,共同推進跨境動物疫病聯防聯控。要加強與質檢、林業、海關、邊防等有關部門協作,形成聯防聯控合力,強化海、陸、空相關口岸和港口的監管,共同防范境外疫情傳入風險。
六、強化應急準備
各地要按照《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和《國家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要求,不斷完善應急預案,健全應急機制,健全應急隊伍,充實應急物資儲備,做好各項應急準備工作。要嚴格執行24小時專人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一旦出現疫情,要按照“早、快、嚴、小”要求做好處置工作,切實防止疫情擴散蔓延。
為保證國慶、中秋假期和黨的“十九大”期間動物防疫應急響應迅速有效,請各地將10月1日至10月25日期間應急值班表,于9月26日前報送至我部獸醫局。
聯系人:張存瑞 侯玉慧
聯系電話:010-59193202, 59191401
傳真:010-59192861
農業部辦公廳